《易经》是什么?

2022-05-11 张晨威

      《易经》是阐述天地世间关于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,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。包括《连山》、《归藏》、《周易》三部易书,其中《连山》和《归藏》已经失传,现存于世的只有《周易》。

       巜易经》“人更三圣,世历三古”。“人更三圣”意思是伏羲画八卦,周文王演为六十四卦,并作卦爻辞,孔子作传解经。‘世历三古”意思是《易经》的成书经历了上古、中古、下古。上古指的是伏羲、女娲生活的约7500年前,中古指文王时期距今3000多年前,下古是指 孔子 距今2500多年历史。 

      《易经》是中华文明的源头,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。她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和谐辩证思想,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,被誉为“诸经之首,大道之源”。她是中国学术思想的渊源,文化的枢纽,儒、释、道以及其他诸子百家,无不是从《易经》中吸取营养而创立自己学说的。

      《易经》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,把人与自然看作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,即“天人合一”。 《易经》长期被用作“卜筮”,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,是一部总结预测规律理论的书。 

     《易经》包罗万象,博大精深,内容涉及哲学、政治、生活、文学、艺术、科学等诸多领域。 《易经》以自然辩证法为支点,从人生观、世界观的高度,指导人的思想和行为,帮助人们认知世界,掌握规律,趋吉避凶,促进和谐发展 


(本文作者,张晨威老师,1956年出生于周易世家,巩义市周易研究会业务副会长、首席专家。电话微信:13700875123, 工作室地址:巩义市桐本路南段豪邦家园)




说点什么吧
  • 全部评论(0